不谈“核”色变,让核医学造福更多患者

图片

“大家一听到‘核’字可能就有点害怕,其实核医学不等于核辐射,也更不等于核泄漏。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束发出的射线,来诊断疾病、治疗疾病以及研究疾病的一门独立的学科,它最大的特点是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。” 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、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汪静表示。

3月8日,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思进,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、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汪静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、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石洪成,以及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总裁王超,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“核医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” ,介绍了核医学这门神秘又有着重要临床价值的科学,深度探讨核医学发展的痛点和创新发展。


构建“产学研医”创新体系,实现核医学临床突破

核医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。石洪成介绍,“核医学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非常普遍,此外,我们现在临床应用最多的心肌灌注显像,是通过规范地使用核素心肌显像,来诊断心肌缺血。还有老年痴呆患者药物疗效的评估、病人发热时寻找感染病灶等,都需要用到核医学。”


“尽管核医学在临床疾病的精准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但住院患者接受核医学显像检查的人数却不足300万。我们国家核医学无论是科室的数量、设备的数量、检查人数、药物使用都全面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,甚至落后于全球很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。”李思进说道。


“实现临床医学的突破,科技创新产业升级,需要构建‘政产学研医’深度结合的创新体系。”他表示,事实上国外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,都是医生的想法与企业紧密结合,才研发出新的产品,实现重大的创新项目突破。


汪静也认同, 在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下,我们临床还需要跟创新企业进行深度融合,通过临床前的研究,把临床的真实问题和信息准确地反馈到企业,然后企业根据这些信息再进一步的提升改善,最终拿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满足患者的需求。”


有看得见的差距,也有不断努力的进步。王超介绍,我们过去可能整体是落后的,但是经过10来年的发展,我们在整机的性能,甚至一些关键元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,我们很多顶尖医疗机构也有非常好的成果产出。但是我们在更上游的原材料,还有创新的新一代技术方面,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。

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联影的合作模式,在整个业界是有着非常好的示范作用的。联影的很多正电子分子影像设备都在我们科室安装,我们把理论性的潜在优势转成为临床服务于患者的能力,在这个过程当中,核医学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我们也会把中山医院探索性的技术,转化为全国乃至于全球核医学人手中的实用工具去造福于患者。”石洪成介绍。


核医学“一县一科”,亟待0到1的突破

《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提出,到2035年,实现“一县一科”,全国2800个县市区,将至少增加2500个核医学科。“我国核医学发展非常不充分,在县级医院的建设需要实现0到1的突破。”李思进坦言,首先国家对于核医学的管控非常严苛,远远高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美国家的要求,这就限制了县级医院建设核医学的积极性。同时,很多老百姓甚至基层医生,都会有“谈核色变”的情况。“我们应当扭转大众的认知,国内外研究显示,少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益而无害的,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都会接触核射线,比如坐飞机、家中装修材料,甚至吃香蕉。”他解释。


汪静也解释,随着设备不断改进,灵敏度大幅提高,我们所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已经大幅下降,甚至远低于常规的增强CT的辐射剂量。另外,从科室的临床规范来说,对于放射剂量的标准和控制是非常严格的,要实现剂量和效果的最优化,患者核医学的检查或治疗的获益,一定大于考虑到的弊端。“首先要消除患者的误区和顾虑,才能更快推动基层核医学科建设。”她表示。


石洪成也认为,县级医院核医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。首先,向广大医生普及核医学技术并充分发挥优势作用,让患者能够最大获益。另一方面,基于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,他提出“服务要有温度、诊断要有精度,学术要有高度,响应要有速度”的“四度服务理念”。


实现“一线一科”建设,王超提到:“我们首先让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,降低设备使用门槛,让智能化程度提高;其次,需要探索一套能够在全国推广的县域核医学科的学科建制和标准,通过云技术实现顶级核医学专家的能力,嫁接到县级核医学科。最后,在优化设备配置的基础上,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,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补足人才能力的不足,同时通过远程线上教学和诊断指导,帮助基层能够快速的提高能力。


关于未来的发展,汪静建议,应该从政府层面给核医学人才的培养设立一个特殊的路径。“核医学人才的来源是非常匮乏的,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,让医学生更多地懂得理工知识,只有从知识层面上互相融合,医工交叉,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复合型的人才。”


李思进表示,目前存在的这些不足也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。“我们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要在医疗、教学、科研方面不断提升质量,在国产设备研制、放射性药物研发、临床转化等方面不断开拓进取。另外还要推动基层核医学科室的建设,落实好国家八部委发布的规划要求,在2025年实现三级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。当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,特别是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。”


责编:王卓

主编:田茹

校对:乔靖芳